EN

资讯中心

业内20年专业锤炼、促进环保行业新业态融合

元琛催化剂车间里的“细节控”

发布日期:2022-12-13  浏览次数:978

返回列表

“螺丝钉”看似普通,但却是整个链条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一环。刘米胜就是这样一颗“螺丝钉”,从2018年7月入职以来,历经5次调岗,无论是切割组装,还是在催化剂车间做一干干燥室管理,军人出身的他,总是一丝不苟,站好催化剂产品成型后的第一班岗。

刘米胜(左一)荣获优秀退役军人称号

80间干燥室的“管家”

走进元琛科技的催化剂车间,你就会看到两排密封的“门面房”,上面标注着温度、湿度、天数和时间。这就是刘米胜的“好朋友”——催化剂车间的一干干燥室。

一干总共有80间干燥室,对于干燥室的情况,刘米胜如数家珍。每天8点,他就要戴上防护面具,开始对这些干燥室的巡检,一圈下来,至少要3个小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观察调整干燥室内的温度、湿度,保证每个干燥室正常运行。”

说起这份工作,刘米胜记忆深刻。

“当时因为干燥室内放入足量的催化剂后,人进入可活动的空间小,再加上偶尔会有一些氨水味道,所以几乎没人愿意做。”起初刘米胜也有些畏难,跟着班组长学习一周后,他就主动上岗,继续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干一行爱一行,不管怎样,做工作一定要有责任心,要让人放心,让别人少说,甚至说不出闲话。”

很快,刘米胜就进入角色:除了春节放假和9月份送孩子上学会请几天假外,每个月几乎不休息”,每天走进车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干燥房,下班前也是要再看看干燥房才放心的走出车间。刘米胜作为80间干燥室的“全职管家”:熟悉每一间干燥室、每一个设备、每一个参数,精心琢磨工作方法,并主动配合团队完成了干燥室的改造,成功实现了既与时间赛跑,又可安全提速提效的生产目标。

如今,改造过后的一干只有特殊项目需要11-12天,其他项目夏季需要9-10天,冬季也只要10-11天,产品合格率较以前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刘米胜在记录干燥房数据信息

一丝不苟的细节控

一直以来,刘米胜在工作中坚持注重细节,不做差不多先生。在干燥室巡检的岗位上,他将每个干燥室、每个设备、每个参数都烂熟于心,对于生产环境更是一丝不苟。“每一批催化剂干燥完成后,设备和场所都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一条缝隙里都不能有一点粉尘,因为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定位,及时跟质检、工艺反馈,切实把好催化剂产品成型后的第一道关。

为此,刘米胜也被同事们笑称为“细节控”。

这个细节控还奉行“有问题,先自查”原则:先解决,再优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你不可能要求别人来适合你,只能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就像他在元琛科技一样,自2018年7月入职以来,在催化剂车间先后根据车间发展需求调整了5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声有色,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拓展自己的技能:顺利获得了叉车证、安全员证,就连参加公司的演讲比赛,也是自己逐字逐句背稿,做到熟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这也和他的做事风格一脉相承,工作中不仅自己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看到同事的不规范操作,也会“多管闲事”,提醒他们提前准备、精心操作,注意把控细节,杜绝安全隐患。

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作为车间的一线生产人员,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极度注重细节,刘米胜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了每一个环节。

后记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在创造这个“生命”的时候,我们要永怀敬畏之心。这是一门技术,更是无瑕的态度,只要每个人都有追求精益的心并为之不断努力,那每个人都是合格的“元琛工匠”!在元琛科技精益管理变革的关键时间,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刘米胜一样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元琛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