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资讯中心

业内19年专业锤炼、促进环保行业新业态融合

「林间燕语」寻见希望之树的长青之道

发布日期:2025-03-31  浏览次数:118

返回列表

林间燕语:寻见希望之树的长青之道

 

像哲人一样思考,像商人一样算账,像军人一样行动,像诗人一样本真,又像僧人一样自律。

 

3月20日,正值春分,借着正和岛案例探访项目组,我与200位岛亲一同走进东方希望,切近聆听了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先生的分享。年近八旬的刘先生在讲台上步履如风,娓娓道来四十三载的商海传奇,令我深受触动。

 

真正的商道,应该就像刘先生快走时的呼吸一般——深长、匀细、绵绵若存。当我们学会像调理经脉般经营企业,像呵护生命般对待每个细节,才能真正抵达“天人合一”的商业化境。

 

一、顺势而为,与天地法则同频呼吸

 

 

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读懂大自然给我们的暗示,这是东方希望一直所秉持的经营哲理。

 

“煤就在沙漠里,大自然放在那里,为什么要运来运去呢?就应该在那里建几十家工厂,做出高附加值的东西再运出去。”先生花10年砸下1000亿元,建设了当地政府引以为傲的“双千双百工程”,也就是东方希望集团的“六谷丰登绿色循环产业园”,更成为后来生态循环产业集群的基础,塑造起东方希望集团独特的企业优势。先生多次强调,在发展经济时,要最低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减少对大自然的损害。这种就地转化的理念恰似古人靠山吃山的生存哲学,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区位选择,而是将地理禀赋转化为工业密码的“天人感应”。

 

正如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张,顺势而为,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只要适应了大自然的规律,就能按照自己认定的方向坚持做下去。不论是企业工程建设还是产业链布局,随处都可看到刘永行先生对于自然规律的创造性顺从,不改变沙漠的“他势”,而是“因势利导”,把自然之利化作企业发展的养分。

 

二、明道守正,在至简大道中明方向

 

 

在东方希望的学习历程中,另一个震撼人心的启示来自先生对“健康生态”的深刻诠释。《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这位年近八旬长者用140斤的身躯支撑起千亿级的重工业帝国,每天12-18公里的快走,每周六次瑜伽与普拉提,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刘先生始终保持着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走路机会,他一定是健步如飞。

 

他的自律不是苦行,更不是与岁月对抗,而是在春种秋收中与四时合序,这种将个体生命节律与企业发展周期的深度融合,让东方希望如同茁壮的树木,既深深扎根于大地,又向着星辰生长。

 

先生强调,一个企业要保持健康,它的领导人首先要健康,这一点我深有共鸣。我自己也有坚持十多年的晨跑习惯,每次在清晨与云雾相伴奔跑,听着松涛与心跳共鸣,似乎总能触摸到企业经营最本真的状态,正如刘先生所说,企业健康始于掌舵人的心跳。当我们的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时,思维会自然流淌出创新灵感。

 

为了将健康第一的文化理念传导至企业深处,我们元琛科技成立了自己的跑团,通过群内的跑步打卡,带动实现集体自律,在对抗惰性和疲劳的过程中,以丰富的血氧浓度保持决策时的清醒头脑,以肌肉耐力守住战略定力。

 

三、习术至精,在格物致知中守匠心

 

 

身体上的极度自律同样折射出先生在企业管理中对“代谢平衡”的执着,不盲目扩张的克制,恰似修行者饮食有节的自律。

 

与行业普遍追求做大做强的价值理念不同,先生强调淡化这类课题,提倡“小”和“弱”的经营理念。这里的“小”和“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规模弱势或竞争力不足,而是不沉迷规模扩张,带着对格物致知的执着,事事追求点点滴滴变化的合理化,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科学原理,通过数据化、标准化和循环修正不断提升精进。

 

让我想到曾在内蒙古看到的梭梭林,这些看似弱小的灌木,通过每年生长 10 厘米的“慢生长”,最终形成绵延数百公里的生态屏障。四十年间,刘永行先生将《天工开物》的匠魂注入现代工业——吨铝电耗的小数点后移一位,蒸汽阀门的开度精调半格,这些“微不足道”的改进,实则是中国商道对生生不息最谦卑的致敬。

 

2024年底,元琛科技结合量子管理理念,开展了一场小微组织战略调整,与东方希望小处见大的企业管理智慧相契合。这个过程中,我们取消了部门墙,将研发、生产、销售等整合成独立的细胞单元,每个单元聚焦一个具体问题持续优化,这个看似微小的突破,却极大地调动起员工的主动性与责任感,以“小即是美”的企业生态培育创新的火花。

 

刘先生讲,我们每个人都遗传了历代祖先遗传下来的“英雄基因”,因为每代祖先都是战胜了灭顶之灾才能活下来的,我们都是胜利者,这是最大的创造性来源。

 

面对当下经济周期的潮起潮落,我们也曾陷入订单曲线波动的焦虑漩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市场需求也在深度调整,不确定性如阴霾笼罩。但刘永行先生提醒我们,应将目光投向更宏大的历史坐标。当下,工业文明正向碳中和纪元加速演进,这意味着中国制造的“二次创业” 才刚启幕,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依旧十足。

 

站在新十年的门槛,我比任何时候都坚信:未来全球经济的增长极,必定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先祖教给我们最珍贵的生存法则,从不是如何躲避风浪,而是把每次危机都变成进化的跳板。只要我们激活体内的“英雄基因””,以创新为舟、以坚韧作桨,必能冲破迷雾,驶向光明。

 

我们应如那些在寒冬中积蓄力量的种子,待春风拂过,破土而出,为中国经济的参天大树增添新枝绿叶,见证下一个辉煌的经济发展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