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案例 | 从1到N,破局超低温烟气脱硝困境!
当钢铁白灰竖窑行业还在为超低温脱硝技术焦灼之时,山西客户公司8号窑环保工艺平台上的实时数据,已经在改写行业的现有认知——烟气温度120-130℃,氮氧化物排放值50mg/Nm³,脱硝效率稳定在80%以上。
这组经客户公司、第三方、当地环保局及元琛科技四方交叉验证的数据,不仅攻克了超低温脱硝的技术壁垒,更点燃起这家钢铁巨头全面绿色改造的决心与信心。
1. 补齐行业短板
低温脱硝技术突破
市场上,多数SCR脱硝催化剂的活性窗口在300℃-400℃之间,而钢铁白灰竖窑行业的烟气排放温度较低,只有120-150℃左右,传统催化剂在此温度窗口活性骤降,而提高烟气温度或依靠喷氨维持反应活性又意味着不间断的成本消耗。
数据统计,若能在120-130℃之间实现稳定脱硝,山西客户公司每年节能效益将突破百万,但技术上的可行性始终是悬在头上的利剑。
为此,元琛科技研发团队锚定这一行业痛点,通过晶相活性氧化物与稀土金属协同作用,拓宽低温活性窗口,复合载体独特的微观设计,提供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强选择性的活性位点,即便在120-130℃超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80%以上的脱硝效率,彻底打破温度对脱硝效率的线性制约。
项目合作中,山西客户公司首先在其8号窑应用元琛科技的超低温催化剂。数据显示,客户公司的脱硝系统连续3个月稳定运行,且始终未进行喷氨。脱硝运行温度130℃(最低120℃),二氧化硫浓度≤15mg,粉尘≤5mg,氮氧化物入口小于400mg,出口长期稳定在50mg左右,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80mg。
2. 技术信任催生战略合作
从单点验证到全面升级
山西客户公司在应用元琛科技的超低温催化剂之前,也曾在市场上找寻过同类型产品,但均在产品测试环节以失败告终。其他厂家所提供的超低温催化剂不是大批量失活,就是脱硝效率太低,投试仅三天就无法运行下去。
8号窑达成的烟气治理效果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对此,客户主动提出继续扩大合作,尽快在其9号窑全面应用元琛科技的超低温催化剂,掀起企业全面改造浪潮。
对比传统工艺数据,应用元琛科技的超低温催化剂,不仅帮助客户公司稳定实现了烟气超低排放,更有效规避了氨逃逸导致的系统运行故障,降低氨水与能耗成本,展现出惊人的环境与经济复合效益。
在“双碳”战略的蓝图下,元琛科技始终以“技术破局者”的姿态,将核心技术创新与行业场景深度绑定,从超低温催化剂的单点突破到AI智慧环保岛生态平台的构建,每一步都在重塑工业环保的技术边界。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持续创新满足不同细分行业的烟气治理需求,推动工业烟气实现从“达标排放”向“价值转化”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