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资讯中心

业内19年专业锤炼、促进环保行业新业态融合

生态环境部委托多个机构开展建材、有色、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

发布日期:2021-06-25  浏览次数:1063

返回列表

碳交易市场紧锣密鼓,准备开市,目前碳市场仅纳入发电企业,那么下一阶段会纳入哪些行业的企业呢,零碳君发现了如下三则新闻,请大家品评一下:

2021年5月13日
新闻标题:生态环境部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开展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部署,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及专业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近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出委托函,正式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开展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水泥等建材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及基准值测算,组织建材行业碳市场运行测试,全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相关研究,为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组织和指导碳排放管理员培训、评价,配合开展全国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承担具体工作和开展各项服务。

下一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将按照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函的具体要求,以“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宗旨,组织行业和企业,分步有计划地推进各项工作,指导建材各行业和企业有序纳入全国碳市场,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建材行业应有的贡献。

 

2021年6月23日
新闻标题:生态环境部委托有色协会推动开展有色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工作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简称有色协会)官网23日透露,受生态环境部委托该协会将开展有色金属行业全国碳市场建设相关工作。

网站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部署,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及专业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近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应对气候变化司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出委托函,正式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开展有色金属行业全国碳市场建设相关工作。

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的委托函中,主要委托有色协会开展五方面工作:一是电解铝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与更新;二是有色行业全国碳市场支撑系统测试相关工作;三是有色行业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相关研究;四是发挥组织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及时反馈问题并协助提出解决建议;五是发挥专业化队伍及人才优势,结合行业需求,配合全国碳市场相关基础能力建设。
有色协会称,下一步将组织行业和企业,在电解铝配额分配方案及基准值测算,全国碳市场运行测试方案的研究与制定,有色行业碳排放数据调查、分析、监测和核查体系等方面,为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并组织和指导碳排放管理员培训,配合开展全国碳市场相关建设等具体工作,分步有计划地推进和开展各项服务,努力调动企业减污降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碳交易能力和碳排放管理能力,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向中钢协发出《关于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的函》,明确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委托钢协开展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主要包括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和更新;钢铁行业全国碳市场支撑系统测试相关工作等。中钢协将有序开展钢铁行业碳市场相关各项工作,为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1年6月23日
新闻标题:生态环境部委托中钢协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

近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向中钢协发出《关于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的函》,明确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委托钢协开展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主要包括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和更新;钢铁行业全国碳市场支撑系统测试相关工作等。中钢协将有序开展钢铁行业碳市场相关各项工作,为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琛科技”)是一家集除尘布袋、脱硝催化剂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十六年来,始终专注环保领域的元琛科技,目前拥有国际PCT4项,授权发明专利33项,在受理发明专利77项,其中“除尘脱硝一体化技术产品”等多个产品被授予安徽省科学进步奖。产品除尘布袋(主要为PPS、PTFE、P84及复合系列过滤材料)和SCR脱硝催化剂已在水泥、钢铁、玻璃炉窑、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有色金属冶炼等多行业广泛应用!未来,元琛科技将以“成为全球生态环境守护者”为指引,始终扎根环保,坚持守护蓝天白云的伟大事业。借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不断深化技术、优化管理、强化品牌、细化产业、固化优势,通过综合统筹治理与服务,为产业创造协同价值。

 

来源:通向碳中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司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电话:1733320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