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资讯中心

业内20年专业锤炼、促进环保行业新业态融合

工信部两场会议定调:人工智能成新型工业化核心引擎!

发布日期:2025-06-08  浏览次数:154

返回列表

2025年6月3日与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召开两场重要会议,释放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强烈信号。6月3日会议明确提出,要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赋能新型工业化,构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协同推进的生态体系。6月6日召开的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细化路径,审议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将“人工智能+制造”列为核心行动,要求以工业智能体为枢纽,场景化、图谱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

 

这两场会议透露出我国制造业升级进入“AI深度渗透”的新阶段。政策层面聚焦三大突破:一是算力-数据-模型三位一体,依托“东数西算”工程优化算力布局,同步推进工业数据集建设与大模型研发;二是场景化落地机制,要求AI技术必须贴合细分领域行业需求,避免通用模型“水土不服”;三是中小企业赋能体系,通过“百城试点”培育行业服务商,提供轻量化智能工具降低转型门槛。

 

 

战略定位:AI重构工业全流程

 

会议明确将工业智能体作为智能制造的“数字中枢”,突破传统技术应用的碎片化模式,构建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体系。政策强调,不是单一技术的叠加,而是通过数据要素流通(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算力资源协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形成“模型训练-场景验证-迭代优化”的正向循环,推动制造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决策范式,实现生产效率、质量管控、资源利用的系统性提升。

 

场景攻坚:精准破解行业痛点

 

针对行业场景差异,政策明确以需求为导向,聚焦高危替代、高耗优化、复杂决策等关键场景,分行业制定转型场景目录与技术标准,配套“揭榜挂帅”“首台套补偿”等工具,形成“痛点识别—方案定制—规模推广”机制,破解技术与需求脱节问题。

 

生态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工信部提出要培育“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生态,通过开源机制降低中小企业开发成本。鼓励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输出AI能力,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同步实施智能化改造,形成“大企带小企、整机带配套”的链式转型效应。

 

要素保障:标准与安全并行

 

会议要求分级制定AI伦理、安全、检测标准,同步推进技术研发与风险防范。例如,针对深度合成内容建立标注规范,针对工业AI设备制定安全认证体系。这种“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思路,为大规模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在国家"双碳"政策持续收紧、能耗双控与碳排放配额管理日趋严格的背景下,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如何在满足环保标准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答题。工信部"人工智能+制造"政策与双碳战略形成双重驱动,明确指向一条核心路径——智能化改造既是落实产业升级要求的技术革新,更是践行国家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作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元琛科技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将AI技术与环保治理深度融合,打造AI智能环保岛生态平台,为高耗能、高碳排企业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该系统依托感知-认知-决策三层技术架构,构建起覆盖数据采集、分析建模、动态调控的智能闭环,实现对脱硫脱硝除尘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

 

当前,这一智能生态平台已经过电厂、钢铁厂等多行业场景的落地验证,其核心技术“环保岛脱硫脱硝除尘控制系统智能技术”经中国金属学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01感知层

通过高密度传感器网络与数字孪生技术,实时采集脱硫脱硝除尘系统的烟气成分(如SO₂、NOx浓度)、设备运行参数(如风机转速、喷氨量)等关键数据,以毫秒级精度构建1:1镜像虚拟场景,为全系统的智能化管控提供实时数据基础。

02认知层

运用多模态融合算法与行业专属模型,对脱硫脱硝除尘过程进行全链路状态诊断,通过污染物生成规律分析与设备故障预测,提前72小时预警喷氨系统堵塞、除尘器滤袋破损等潜在风险,将非计划停机风险降低60%。

03决策层

搭载强化学习智能引擎,针对脱硫脱硝除尘全流程动态优化控制策略,基于排放指标约束与能耗成本目标,自动调整脱硫剂投加量、脱硝反应温度、除尘设备清灰频率等参数,在确保NOx、粉尘排放稳定达标的同时,实现能源与物料消耗的精准管控。

 

这套具备秒级响应、实时纠偏能力的智能平台,已在电厂、钢铁厂等多行业场景中得到验证,通过系统安全运维保障、成本管控优化、污染物精准治理、碳资产增值的一体化赋能,助力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实践。

 

其核心技术"环保岛脱硫脱硝除尘控制系统智能技术"经中国金属学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高碳行业破解"减排与增效矛盾"的关键突破。

 

结束语

对工业企业而言,智能化改造已超越单一的成本优化范畴,成为适应政策约束、重构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随着工信部"十大行业、百大场景"试点深入推进,企业通过对接政策红利(如数字化改造补贴、绿色制造认证),不仅能降低转型成本,更可借助AI技术实现排放数据的精准管理,为未来碳交易市场布局奠定基础。元琛科技的实践表明,当AI算法与环保设备深度耦合,工业场景中的"减排潜力"正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既是政策倒逼下的被动革新,更是技术赋能下的主动突围。

 

在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的交汇期,工业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已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元琛科技以AI智能环保岛为支点,不仅为自身开辟了"环保科技+数字技术"的新赛道,更通过可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推动高碳产业从"被动治污"向"主动减碳"跃迁,印证了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无限可能。